即“杨朱”。
清湖南醴陵人,一作杨卓林,又名恢,字公仆。早年入清军为目兵。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军至京、津,抵抗八国联军 …
①(1369—1453)明吴(今江苏苏州)人,字仲举。少孤贫,随兄戍武昌,教授生徒自给。时杨士奇亦以授徒为生, …
又称杨子、杨生、阳生、阳子居。战国时魏国人。其学说与墨翟俱称显学,对当时社会影响颇大。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 …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明叔,号柳溪。事迹不详。尝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为《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 …
东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字子山。年十三为郡小吏,历官至郎中。研习《春秋》。笃信天人感应之说。曾上书章帝,指 …
南宋人,字德之。约于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至宁宗开禧二年(1206)任职于太史局。庆元四年(1198)奉诏 …
北朝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字揜干。隋文帝杨坚之父。年十八,游泰山,为梁兵所俘。五年后从北海王元颢返洛 …
明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逊夫,号五华。弘治进士,授户部主事。正德、嘉靖时先后巡抚大同、宁夏,整饬边备。嘉 …
唐人。文宗时为幽州后院副兵马使。太和五年(831),逐节度使李载义,自称都知兵马使。文宗用牛僧孺姑息之议,授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