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名。战国至秦汉时,主要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与贵州交接地区。居民有夷、濮、羌、僰等,统称 …
官府为防盗禁人夜行之规定。《周礼·秋官·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唐代除上元节观灯火外,普 …
明代集市之一种。于夜间开市,故名。谢肇淛称夜集,独见于云南大理喜州镇。
抛掷火器。以坚厚小竹筒为之,外用生牛皮条扎紧晒干。钻火眼引线入,用火弹二十四个,筑实火药,用木板镶口。燃之,投 …
见“檑木”。
①古代军队中的哨探。因彻夜在外活动,故名。元代已有此称。明代正式建立夜不收军,即军队中巡逻侦察之部队。嘉靖八年 …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据《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卷四载:玄宗为太子时,自潞州还京师,夜半举兵诛韦皇后,制《 …
即“建安七子”。
书名。东晋陆撰。二卷。所记皆石虎事。书久佚,今有清陆锡熊等辑本一卷,后附唐人《邺都故事》数条。
官名。十六国时后赵、冉魏及前燕,均曾以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都,当置有畿县之邺令。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