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意为使臣。《元朝秘史》作“额勒赤”。《金史》作“乙里只”。
即“耨盌温敦思忠”。
①官制用语。汉代考试录用官吏的等级。西汉自武帝始,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岁末课试,其高等为甲科,次为乙科、 …
见“乙弗部”。
亦作乙弗勿敌国、乙弗鲜卑、卑和虏等。鲜卑部落之一。原居漠南,后一部分迁至青海一带。十六国时,先后为南凉、西秦、 …
图书分类名。西晋荀勗因魏郑默《中经》,更著《新簿》,分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以经书为甲部,子书为乙部,史书 …
书名。清汪士铎著。三卷。原为作者手书日记《乙卯随笔》与《丙辰备遗录》两种。今人邓之诚将其中记事者加以校录、编次 …
科举考试用语。明清用以称考中举人者。见“一榜”。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30余种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大、小凉山,贵 …
即*墀祖德赞。汉文史籍作“可黎可足”。唐长庆元年(821),吐蕃与唐会盟时,盟文署彝泰七年,唐人因称其为彝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