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年08月

三垣笔记

书名。明末清初李清撰。三卷,附识三卷。清字心水,号映碧,晚号天一居士,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官至大理寺左丞。弘光亡后隐居家乡,著述自娱。本书记其崇祯、弘光两朝历任刑、吏、工三科给事中时,目睹耳闻之朝廷政事与大臣言行,以目见者为本书,耳闻者为附识。时以刑、吏、工科为刑垣、吏垣、工垣,故以为名。向无刻本。1912年国学粹报社始据抄本编入《古学汇刊》中。今有1982年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

三垣

古代三个星官和三个星空区划。三垣指:“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和“下垣”天市垣。《开元占经》中的石氏星经有紫微垣和天市垣的名字,太微只作为星名。此三星宿都是作为石氏中宫的星名而著录,并没有成为星空分划。至《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中,这三个星宿也只是中宫的星名。到隋唐的《玄象诗》中,才出现太微垣的名称。诗云:“紫微垣十五,南北两门通,七在宫门右,八在宫门东”;“太微垣十星,二曲八星直,……其中五帝坐,……常陈坐后植”,“市垣虽两扇,二十二星光,其中有帝坐,候官东西厢。”而它们成为星空分划则自《步天歌》开始。歌曰:“上元天庭太微宫,昭昭列象布苍穹;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下元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墙二十二。”紫微垣所在天区是北天极周围,大体相当拱极星区。太微垣和天市垣在二十八宿与紫微垣天区之间空隙区域。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天区为太微垣;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天区则为天市垣。

三元术

算学术语。指天元、地元、人元三个未知数。三元术即列三元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和解法。其解法“互隐通分相消”是三元联立方程组的消去法。

三元士

传说夏、商每一大夫官有三位元士相佐,合称三元士。《尚书大传》:“古者天子三公,每一公三卿佐之;每一卿三大夫佐之;每一大夫三元士佐之。”

三元里抗英事件

鸦片战争中广东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清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九日(1841.5.29),即《广州和约》签订的第三天,盘踞四方炮台的小股英军窜至广州城北三元里一带骚扰,何玉成、韦绍光等群起抵抗,杀死十几名英军。为迎击英军报复,三元里人民在村北北帝庙集会,以庙中黑底白边的三星旗作令旗,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附近一百零三乡亦组织起来准备声援。十日,三元里五千义勇进攻四方炮台,并引诱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的千余名官兵至牛栏冈丘陵地带,将其分割包围,展开肉搏。激战一天,毙伤英军数十人。英军突围逃回四方炮台。义勇追击,围困四方炮台。次日,广州周围数县四百余乡义勇也赶来助战,众至数万。义律向广东官府告急,奕山急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解劝”,将村民驱散,英军得以解围。

三元里

地名。在今广东广州市北郊。村中有三元庙,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广州人民抗英斗争的旧址。建国后修建三元里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陈列抗英斗争史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甲子

术数名词。用于九宫术中。《隋书·经籍志》载有“《九宫经》三卷,郑玄注”,可见汉末时已有。其法大盛于隋、唐、五代,并为后世许多选择家所采用,直到清末的《时宪书》中还有。九宫术源于洛书。洛书用一至九九个数字组成三阶的纵横图,即无论纵、横、斜,一直行的三个数字相加,其和皆为十五。九宫术将这九个数用固定的颜色表示: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将这九个数和颜色先按洛书排列填入纵、横各三的九个格子中,此方形九格即称为九宫。以后将九宫格中九个数每次加一,遇十即作一,同时各格颜色又作相应的变化。如此共可得九个变化图。每年一个图,称为值年,依次相轮。对月、日、时均可作相应的值月、值日、值时。九宫数与六十甲子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80,共含三个甲子周期,故有三元甲子之称。又因一为白,九为紫,故又称三元紫白。相传根据年月日时的九宫图,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

三元会案

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事件。雍正间,山东东平州(今东平县)人牛三花拉(又名牛三花子、牛见德),组织三元会(又名空字教),于莱州、青州等府广收徒众。雍正六年(1728)被人告发,牛三花拉逃跑,会众多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