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年08月

散骑郎

官名。(1)北魏天赐三年(406)曾置,职掌不详。隋大业间又置,属谒者台,员二十,从五品,掌出使。清代为王公府属武职官员。顺治八年(1651)置,以世职领之。雍正四年(1726)定制,亲王府四人,世子府及郡王府三人,长子府二人。掌佐长史理府事。(2)散骑侍郎之省称。

散骑常侍

官名。三国魏黄初初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西晋沿置,员四人,位比侍中,三品,秩比二千石,为门下重职,散骑省长官。职掌侍从皇帝左右,谏诤得失,顾问应对,与侍中等共平尚书奏事,有异议得驳奏。亦常用作丞相、诸公等加官,得入宫禁议政。至东晋,夺中书出令之权,参掌机密,选望甚重,职任比于侍中。南朝出令之权复归中书省,散骑省改名集书省,职以侍从左右,主掌图书文翰、文章、撰述、谏诤拾遗,收纳转呈文书奏事为主,地位骤降,虽宋大明、梁天监中均曾下令复重其选以比侍中,但终因职轻事简,不为人重。宋三品,梁十二班,陈三品。选其功高者一人为祭酒,掌纠劾禁令。北朝以兼领修史,实际地位略高于南朝,但仍为闲散之职。唯北魏初一度掌出令,位在中书令之上。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集书省设六员,下属起居省亦设一员,皆从三品。隋初罢集书省,置为门下省属官,仅掌值朝陪从,员四人,从三品。大业三年(607)罢。唐初复置,为加官。贞观初改为从三品散官,旋罢。十七年(643)复置为职事官,员二人,隶门下省,显庆二年(657)分置左右,以左散骑常侍二员隶门下省,右散骑常侍二员隶中书省,常侍从规谏,备顾问应对,实则多为安置退罢大臣之虚职。唐高宗时,曾改名为左右侍极、左右常侍,旋皆复旧。广德二年(764)升正三品。五代因之。北宋仍分左右,各隶门下、中书省,前期置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定为正三品,但未尝除授。辽代亦分置左右,为南面朝官。

散骑

官名。(1)秦代置。随皇帝出行,骑而散从,故名。无常职,无定员。西汉因之,为加官。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以其掌顾问应对,属中朝官。东汉光武帝省。三国魏初一度置,后与中常侍合为一官。北魏又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不载。(2)三国魏时泛指散骑侍郎、散骑常侍等官。

散毛府

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置散毛洞蛮夷官。次年升为府。治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属四川行省。至正六年(1346)改为散毛誓厓等处军民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