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位于浙江天台西部。陆羽《茶经·八之出》注:“台州丰县生赤城者,与歙州同。”桑庄《茹芝续谱》也称:“天台茶有三品,紫凝为上。”明万历《天台山方外志》载:“瀑布山,一名紫凝,在县西十里三十二都,山有瀑布,垂流千丈⋯⋯其山产大叶茶。”近代天台山茶叶发展迅速,尤以华顶茶著称。
分类目录归档:茶艺辞典
瀑布岭
山名。位于浙江余姚。其地产茶早,品质上乘。陆羽《茶经》引东晋《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陆羽《茶经·八之出》注:“浙东以越州上,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清康熙《余姚县志》:“茶之品,杖锡瀑布岭建隆岙者佳,并称四明茶;化安次之;童家岙又次之。雨前摘四明茶芽,瀹以山泉,绿波微动,香风徐来,其味淡而永。”
平夷
旧县名。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平夷县,郡治有津安乐水,山出茶、蜜。”西汉时置,辖境相当今贵州毕节一带。
片甲
古代茶名,产地蜀州(今四川一带)的散茶,采摘嫩而薄的芽叶制成,成茶因薄嫩芽叶相抱如片甲而得名。品质上乘,系历史名茶。
彭州
旧州名。梁属东益州,唐置彭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彭州市一带。陆羽《茶经·八之出》:“剑南以彭州上。”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棚口,与襄州同。”
堋口
见“棚口”条。
棚口
地名。亦名“堋口”,位于今四川彭州。陆羽《茶经·八之出》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棚口,与襄州同。”棚口有茶城,在原棚口县西北十五里,产茶量很多。五代毛文锡《茶谱》:“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有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
女观山
山名。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陆羽《茶经》引《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茶茗出焉。”其地所产之茶在唐以前就有相当名气。
牛山
山名。位于湖南石门境内。清嘉庆《湖南通志》引《一统志》:“澧州,石门牛牴山产茶,谓之牛牴茶。”牛牴茶在宋时已进贡朝廷。
鸟嘴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于今四川一带。因其形制成后似鸟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