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他认为人性即“人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属性,具体指“恻隐”、 …
儒家用语。《说文》释“伦”为“辈”,引申为“同类之次”,又释为“道”。其义为同类事物按次序而各有其道。就人类言 …
亦称“四德”。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春秋时自孔子始分别述之,孟子进而系统化、理论化为一有机序列。《孟子· …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春秋战国时期,仁义并举,始于墨子:“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 …
战国孟子用语。指人天生的善性美德。即“天爵”。《孟子·告子上》:“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
天生具备的实现天赋道德观念的能力。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南宋朱熹注:“良者,本 …
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其 …
孟子指一种天赋的分辨是非之心。《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天生的分辨是非的思想(能力)是“智” …
孟子指一种天赋的谦让心。又称“辞让之心”。《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人天生就有的礼让心。是“礼 …
孟子指一种天赋的羞耻心。《孟子·告子上》:“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又认为人天生就有的羞耻心是“义”的萌芽:“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