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对《大学》所言“大学之道”的概括。朱熹认为,《大学》中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此三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简称。儒家伦理学说。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国治世宁的基础。语出《礼记·大学》,源于先秦 …
儒家用语。一种以推己及人为方法的道德行为模式。源于孔子的“忠恕”之道。荀子也认为:“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 …
儒家提倡的一种认识和修养的方法。指学习、寻向、思考、辨析及最后付之于行的过程。孔子最初提出学与思的结合,“学而 …
中国哲学史用语。指充分发挥自己以及人物之本性。《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
儒家伦理思想。指按照天赋的本性准则行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东汉郑玄注:“ …
儒家伦理和审美思想。指不偏不倚不乖戾。《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 …
即“中行”。儒家伦理思想。指能行中正之道。与“中庸”义相近。《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
指先天自然的禀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唐孔颖达疏:“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 …
先秦儒家思孟学派表达天人合一思想的概念。《中庸》:“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朱熹注:“此言圣人与天地同体。”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