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的思想。意指用法治国而不求取智贤之人。儒家主张人治,孔子特别器重智贤之人,主张“举贤才”(《论语·子路 …
《鬼谷子》中的一种辩术。捭,有开、言、阳等义;阖,有闭、默、阴等义。持相对之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说。“观阴 …
战国韩非的法治理论。《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抱法,指坚持执行政策法令;处势,指君主凭 …
《尹文子》所列三种名之一。反映意识情感的概念名称。《尹文子·大道上》:“名有三科……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 …
战国韩非用语。《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
《尹文子》所列三种名之一。反映善恶贵贱的概念名称。《尹文子·大道上》:“名有三科……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 …
指一种错综比较的认识方法。“参伍”语出《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过爻位的错综比较以测事物的变化 …
《尹文子》所列三种名之一。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名称。相当于荀子的“散名”。《尹文子·大道上》:“名有三科……一曰 …
战国时法家申不害、韩非关于君王控制臣下策略的理论。申不害言术,其主要内容“尊君卑臣”、“循名责实”,均为韩非所 …
战国时期法家法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君主掌握法和统一的权势,通过静观以处理国政。“执一”原为道家的重要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