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充的命题。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且夫天者,气邪?体也,如气乎?云烟无异。……是体也。如审然, …
东汉王充用语。在《论衡·逢遇》篇中,王充提出“仕宦无常遇”,“遇不遇,时也”的观点。认为:“进在遇,退在不遇。 …
西汉董仲舒用语。他从天人感应的哲学出发解释同类相动的现象,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
① 指五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即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夫仁、谊(义)、礼、智、信五常 …
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先秦时期,孔子提出“正名”,以规定人们的名位和应守的职分。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 …
简称“纲常”。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妻 …
即新王改制。《荀子·正论》:“唯徙朝改制为难。”这是最早使用“改制”一词。西汉董仲舒师法荀卿,阐发《春秋》之义 …
“三纲五常”的简称。
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分为三等的理论。西汉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圣人之性”,受命于天,近于全善, …
亦称“阳贵阴贱”。西汉董仲舒的伦理主张。受《易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说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