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嵇康用语。以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为核心的人生理想。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认为人心之所以不能保持自然本性,是 …
三国魏嵇康为论证“声无哀乐”而提出的命题。《声无哀乐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旧传春秋时叔向生子,叔向母闻 …
三国魏嵇康用语。肯定音乐的深刻感染力和人对于音乐的审美需要。认为“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 …
三国魏嵇康用语。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出。山涛原与嵇康是知交,同为竹林之游。后山巨源投靠司马氏,官选曹郎,随 …
三国魏嵇康用语。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出。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讲了“七不堪”后,还讲了“二不可”。说: …
三国魏嵇康用语。指自相矛盾的言论。嵇康认为,论敌既说“寿夭不可求,甚于贵贱”,又说“善求寿强者必先知夭疾之所自 …
通材。指材质、才能。《孟子·告子上》:“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南宋朱熹注:“才,犹材质,人之能也。人有是性 …
三国魏末清谈命题之一。指才能与性格的关系。详“才性之辩”、“才性四本”。
魏晋关于人的才能与德行、素质关系的争论。才,指人的才能。性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指人的道德品质,一指人的才能所凭 …
三国魏末清谈命题之一。“才”指材质、才能;“性”指本性、操行。关于才与性相互关系的四种学说,即才性同,才性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