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格物致知”。
儒家用语。《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详见“格物致知”。
宋理学家提倡的道德修养和认识方法。“居敬”出于《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穷理”见《易·说卦》:“穷理尽 …
指穷究事物的道理。《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唐孔颖达疏:“穷极万物深妙之理。”宋以后理学家多谈“穷理 …
先秦时指普遍皆宜的道理。最早见于《礼记·礼器》:“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汉晋指经义名理,《汉书·刘 …
用象数说《易》并推测宇宙或人生变化的一种学说。《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 …
指心之本然。先秦时孟子已认为,“本心”即人天赋的道德观念或本能,如“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等。有些人言 …
宋明理学用语。指人心中固有的天理良知。先秦孟子首先提出“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以“知”为 …
中国哲学史用语。始见《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指天然的分理。《韩非子·大体》:“不逆天理 …
简称“欲”。指人的欲望嗜好和物质需求。孟子主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荀子倡节欲:“欲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