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孙星衍的哲学命题。借用中国哲学史中虚实这对范畴,以“贵实贱虚”作为儒家同佛、道区别的主要标志。指出:“故圣人 …
清戴震的一种考据方法和治学原则。“所谓十分之见,必征之古而靡不条贯,合诸道而不留余议,巨细毕究,本末兼查。”( …
清焦循的哲学命题。“经”与“权”是标志常规性(常理)与变动性(权变)的一对哲学范畴。焦循作《说权》,将“权”从 …
清程瑶田用语。指实体。“不空之谓实,不无之谓有,皆指物而言。”(《论学小记》)认为世界是有形有质的“实有”,亦 …
清焦循用语。指万事万物变化的理由。他依据数理形式来讲哲学的根本问题,以数学的演绎方法解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认 …
清程瑶田的人性学说。主张以“气”释“性”,认为“性”是“气”的自然属性:“性具气质中。”反对程朱理学把人性分为 …
清焦循的治学方法。为学主张融会众说,反对固执一家;并指出考据之弊在于“患乎不思”,主张考据与义理并重。将当时治 …
清朱珪的知行观。认为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不能割裂。“知”对“行”有指导意义。“君子无不欲为善,而每误于不知。小 …
清焦循诠释《周易》的主要方法之一。当位失道是易学家观察卦爻象依据的传统方法,即每卦的阴爻居二、四、六爻位,阳爻 …
清朱珪的认识论命题。否定先验的“前识论”,认为在事物的真相尚未充分暴露之前,人们不可能预先知道事物发展各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