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干吉”。
作者归档:chen1admin
于湖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分丹阳县于湖城置。治今安徽当涂县。属丹阳郡。《资治通鉴》:东晋太宁元年(323),王敦自武昌“移镇姑孰,屯于湖”,即此。寻于此侨置淮南郡。隋平陈,废郡,县省入当涂。
于湖文录
书名。清袁昶撰。九卷。袁昶留心时务,书中《议复寄谕事件条陈》,于练兵、理财、开矿、洋务及改官制、兴学堂各项,均详加剖陈,颇为时重。其余文字涉及中外交涉者颇多,可备参考。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行。
于湖城
即今安徽当涂县(一说在今当涂县南)。三国吴为督农校尉治。地属丹阳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分置于湖县。
于弘志(?—1622)
明冀州武邑(今属河北)人。天启时与王好贤、徐鸿儒共传王森“闻香教”。天启二年(1622)响应徐鸿儒起义,占武邑,攻景州。不久为官军镇压,被捕处死。
于公
西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为县狱吏、郡决曹,断狱平允。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有孀妇被太守冤杀,他力争不得,托病辞职,郡中大为敬重。
于
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子漪。咸通进士。终泗州判官。善诗,不满拘守声律及浮艳诗风,作古风三十首,自谓逸诗,以矫时弊。诗作多反映贫富对立,生民经受战争、赋税、徭役之苦。风格古朴、自然,语言通俗。代表作有《苦辛吟》、《田翁叹》等。有《于诗集》一卷。
于法开
东晋人。僧人。十五岁出家,为于法兰弟子,住长安山寺。后南渡江东,居于剡县(今浙江嵊州)石城山寺。为“六家七宗”识含宗创始人。据吉藏《中论疏》载其宗义是:“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强调神为主宰,识为功用,识含于神。哀帝曾召之主讲《放光经》。又妙通医法。年六十卒于山寺。
于遁
即“于阗”。
于都斤山
见“於都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