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读物和从事阅读活动的兴趣。这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往往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孔子所谓“好之乐之”,正是一种浓烈的阅读(学习)兴趣的反映。
阅读兴趣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性质的分类。根据引起阅读兴趣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阅读兴趣和间接阅读兴趣。所谓直接阅读兴趣,是由读物或阅读活动本身引起的阅读兴趣;所谓间接阅读兴趣,是由阅读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兴趣。根据阅读兴趣所保持的时间的久暂,又可以分为暂时阅读兴趣和持久阅读兴趣。所谓暂时阅读兴趣,是产生在阅读过程中而阅读结束即行消失的阅读兴趣;所谓持久阅读兴趣,是已经成为阅读者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的阅读兴趣。根据阅读兴趣的心理表现形式,还可以分为自觉阅读兴趣和潜在阅读兴趣,等等。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具有积极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还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培养优良品德和情操,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
阅读兴趣受到阅读主体的年龄、阅历、知识、爱好以及阅读目的和任务的影响。读物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影响阅读的兴趣。应当积极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形成受到外部条件(如师长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以及生活环境中的读书风气等等)和内部条件(如求知欲、阅读需要、阅读态度、知识储备,以及阅读技能的掌握等等)所制约。有的阅读者(如中学生)初步具备了内部条件,但由于不熟悉哪些是有用的书籍,其阅读兴趣也会受影响,这时就需要师长给以帮助,如提示书目等。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内部条件不足,如求知欲不强,或是阅读技能掌握得不够,也会影响阅读兴趣。这就要靠阅读者从内因上自觉形成有关条件,如懂得阅读的意义,从亲身实践中掌握阅读技能等。
作者归档:chen1admin
阅读注意
指在阅读过程中不分心、不走神,全部精神都指向和集中于读物的内容的心理活动。由于注意和认识紧密联系,因此阅读注意对阅读过程的心理活动起着组织和维持的作用,它是保证清晰的感知、深入的理解、牢固的记忆和活跃的联想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注意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增强的。据说哲学家康德每天早晨起床,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前的花草三十分钟,以便锻炼自己的注意力;莎士比亚为了培养阅读注意,经常捧着书到闹市的一角去读,以便锻炼自己的自制力,培养在闹中求静的本领。阅读中要克服注意的涣散,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要选择适当难度的读物。读物的内容既要与自己原有知识有一定联系,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又应具有一定难度,提供一定新知识。没有第一个条件,就会感到深奥难懂,很难集中精力,没有第二个条件,就会因读物索然无味而不予注意。第二,培养阅读兴趣。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行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行动的目的和任务的兴趣。间接兴趣往往是人的意志力的源泉。一个人对本专业的未来很感兴趣,有明确的目的,那他就会要求自己刻苦攻读暂时还不感兴趣的东西。通过意志努力,将间接兴趣转化成直接兴趣,达到两者的结合,就会在学习上突飞猛进。第三,要给自己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最好把时间分成几段,每段时间的阅读任务都很明确,有主攻方向。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越能引起注意。第四,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节律性,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以保证正常的兴奋与抑制交替。
阅读期待
指阅读前对读物的估价和预想。当读者初接触阅读材料时,常常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搜索原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并发挥想象力,预先估计它的价值,产生对它的态度倾向,即形成阅读期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读者期待的水平和驾驭期待的技巧。
从技巧的角度来分析阅读中的期待,又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一、敏感化。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可以说开始于刚接触读物的时候。知识面广并有丰富经验的人,对许多书籍都十分敏感,对所读的书充满强烈的期待和丰富的预想。可见阅读者的一般知识水平已在阅读前就深刻地制约着具体的阅读过程。在知识不变的情况下,从技巧上增强对读物、的敏感,增强未读前的阅读期待,办法之一是持“开卷有益”的态度,对看似无益的书不妨随便翻翻,这样或可因某些标题勾起联想,或者由--幅插图激发好奇。有了这点敏感性,这本书也就会容易读些了。二、预想。主要指对于所读句子、段落、章节的预期性想法。阅读步骤中的浏览、提问、复述等就是为了产生这种预想,丰富的阅读经验可以影响这种预想的多少和正确程度。没有浏览的阅读,例如打开书就从第一页读下去,会因缺乏这种预想而感到阅读材料杂乱无章,难以把握。在完整的阅读过程中,必须安排时间正式构成预想的阅读,可以读序跋、目录,可以读图表和黑体字,也可以前后随意翻翻,这样造成阅读文字材料的丰富预想,会大大增强阅读者的感知能力。三、预见。这是最细小层次上的期待,几乎与阅读同步,如果不留意,自己也觉察不出。我们阅读时思维之所以能自动地排除某些生字障碍,填补某些阅读中的“空白”而了解其意思,就是由于“预见”到了词句的意义。这种预见能力与一个人的语言直觉——语感有关。提高预见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熟悉有关的语言和文体知识,但从具体阅读来看,加强泛读的训练,加大阅读有量,对提高这种预见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
阅读定势
即由于多次用同一程序、同一思路或同一方式进行阅读,便熟练地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并且产生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继续沿用的趋势。阅读定势属于一种学习定势。在相对不变的情境下和解决性质类同的课题时,阅读定势有利于驾轻就熟地作出适当的反应,进行阅读的常规智力操作,完成阅读的任务。但在任务和情境变化了的情况下,阅读定势常常阻碍采用新的灵活的方式,使阅读者难于产生新的理解和联想,难以形成新鲜活泼的想法。因此,在进行创造性阅读时,应注意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通常可用思维发散、时间间隔、心理预防等方法消除定势的影响。
阅读的记忆品质
优良的阅读品质之一。指对阅读的材料能迅速地记住、牢固地保持、精确地回忆、在需要时能及时想起识记过的东西并随机应变地加以运用的心理品质。这是记忆的一般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准备性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
培养良好的阅读的记忆品质,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要培养多样的兴趣,关心各种事物;要追求首次阅读的最佳效果;要正确地运用重复的手段,科学地进行复习;要采用各种记忆的辅助手段.如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记忆活动,联系各种形象的突出的有关事物,进行归类、比较,串连等。
阅读的持久性品质
优良的阅读品质之一。是人的意志品质在阅读中的表现。具体说来,读书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阅读时能够排除干扰、保持注意的稳定和集中并且贯彻始终,这就是阅读的持久性品质。这里的“持久”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从平时阅读来说,能够约束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心境,善于克服困难,定下心来阅读;另一层是就人的一生来说,能坚持不懈地尽量多读书,活到老学到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培养阅读的持久性品质,主要从以下三面着手,一是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二是在阅读的实践中锻炼自制力;三是不断激励自己跟困难作斗争。
阅读的探索性品质
优良的阅读品质之一。指对阅读材料所包孕的意义进行积极探究求索的心理品质。
探索性是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表现。现代阅读学研究表明:阅读应该是再创造,是主动地探索,而不是被动地吸收;阅读过程只有不断地介入评价、怀疑和预测,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价值。具体地说,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停留于对读物作泛泛的表面的理解,而要进行精细的探索性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追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从本质上考察,阅读中能把新信息和已知的旧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就可能产生新的信息组合,因而就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必须履行的主要责任。宪法规定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此外公民的基本义务还包括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宪法还规定,公民的劳动和受教育两种权利,同时又是公民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领导和指挥全国武装力量,进行军事决策的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根据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其他组成人员。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设立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领导下.统一管辖、指挥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1954年宪法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1975年和1978年宪法都没有关于军事委员会或国防委员会的规定。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不统率全国武装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区域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是指地理上处于同一地区的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和利益,根据协议建立的国际性组织。因此,它同一般性国际性组织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点:第一,具有地区性;第二,成员国的有限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联合国重视区域性国际组织在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促进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中的作用,对此联合国宪章有相应的规定。目前区域性国际组织主要有: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联盟,非洲统一组织,欧洲共同体,华沙条约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