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指阅读者在感知阅读材料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心智感知、理解、评价阅读材料的心理过程。作为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过程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是思维,不仅在阅读感知中渗透着思维,阅读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操作,即使在记忆存贮编码中,在鉴赏评价中,也都不能离开思维的活动。古人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精思,心知其意”,“熟读深思”等主张,都强调阅读中思维的作用。
阅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阅读分析与阅读综合。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一个对象或现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人们认识比较复杂的事物开始总是比较笼统模糊的,事物的错综复杂也使我们难以一眼就“看穿”它。只有通过分析,单独考察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和特征,才能使我们获得准确的认识。我们阅读一篇文章,要理解它的主要内容,正是从字词句段等各个部分或语法、修辞、逻辑、文学表现手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的。朱熹说:“学者初看文字,只见得个浑沦物事,久久看作两三片,以致于十数片,方是长进,如庖丁解牛,目视无全牛是也。”这说的就是分析。综合同分析正好是相反的思维过程。它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或把事物的各个属性、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考察过程。如对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进行分析,了解各个段落的内容后还必须把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综合起来思考,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行文思路以及艺术与特征,等等。阅读分析综合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可以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如果只有综合没有分析,则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同样不能对事物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分析与综合的高级阶段就是抽象和概括。我们对事物进行多次分析后,便可抽象出它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来;我们还可以把这些一般的、或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考察,作出结论,形成概念,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后,我们可以把它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我们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
阅读的水平同思维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都会影响阅读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