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前56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早年曾任“委吏”和“乘田”等职。他一生主要是在鲁国聚徒讲学,从事教育和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年五十,由鲁国的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升任司空、大司寇。五十六岁摄行相事。后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不被重用。晚年致力教育,著书立说。整理《诗》、《书》、《礼》,《乐》等文化典籍。修订、删削鲁史《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孔子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据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他提倡仁政、德治与礼乐教化,创立儒家学说。自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现存《论语》一书,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和孔子与弟子问答及部分弟子言论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在散文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点是语言简练,具有纡徐含蓄的风格。还能在简短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