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论阅读

郭沫若(公元1892年–1978年。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现有《沫若全集》行世。)
△青年人求知欲望很旺,而忍耐性不足。即以读书而论,尚未开卷时,每有吞食全牛之概,然一遇到困难,则不仅颓然而气馁。于是浅尝偷巧的习惯油然而生,在未用自己的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人的评论而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有的更以其一知半解,从而道听途说。这是我们青年人最容易传染的一种通病。(引自《郭沫若谈读书》)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同上)
△多读名人的著作,而且对于某几篇作品还须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答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多读名家著作,多活用自己的感官、多摄取近代新颖的智识,多体验社会上的各种生活,多熟练自己的手笔,多接受有益的批评和意见,是储蓄文字资本的必要条件。(《今天创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