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戏冲突分析示例

冲突就是矛盾斗争。所谓戏剧冲突,是指戏剧文学中,通过具体的人物关系艺术地反映各种生活矛盾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作者往往通过它来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在于“剧中人物不是以纯然抒情的孤独的个人身份表现自己,而是若干人在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形成了他们的戏剧性存在的基础,这就使全部作品必然比较紧凑?(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249页)。
由此,欣赏者在分析戏剧冲突时,其视线始终不能离开其矛盾斗争,应从总体上判断冲突的形式及性质。如《雷雨》(曹禺)的冲突形式是较为多样的,其中,既有爱情的,又有血缘的,还有阶级的。但是,在我们分析戏剧冲突的各种形式时,应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基本的冲突形式及性质上,即“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与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劳逊著《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213页)。《雷雨>的基本冲突,应该是一种阶级的冲突,是阶级冲突在周家这特定的具体环境中的特定的反映(一种变态的反映)。
再以《白毛女》为例来说,《白毛女》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诞生于解放区的第一部民族新歌剧。它是根据四十年代初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故事创作而成的。写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霸占他的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进深山,头发变白,传为“白毛仙姑”,直到八路军解放了这里,喜儿才获得翻身。
把握戏剧突冲,必须注意把握作品的戏剧冲突发生、发展到解决的历程。
翻开剧本,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雪纷飞的除夕之夜,贫穷的喜儿等待着父亲杨白劳回家过年:
北风吹,雪花飘,
雪花飘飘年来到。
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
三十晚上还没回还。
这交织着悲哀与欢乐的唱词给全剧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接踵而来的是,黄世仁逼债,杨白劳自杀,喜儿被抢……这一系列的不幸揭开了喜儿生命中最悲惨的一幕。从这儿,正始展开了喜儿与黄世仁的矛盾斗争。
接着,剧情沿着喜儿与黄世仁的矛盾冲突继续发展着。但矛盾的双方处于一优一劣的地步,黄世仁一方暂时压倒了喜儿一方。但喜儿不甘屈辱,在张二婶的帮助下,终于逃出了虎口狼窝。
在地主阶级掌权的旧中国农村,哪里有穷人自由生活的天地?喜儿只好躲进深山。这时冲突的双方处于相持阶段。可是,作为喜儿的一方,其斗争力量正在加强,她决不愿象父辈那样屈辱地活着,决心坚强地活下去,等待机会复仇。正如久蓄的江水一样,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冲决堤岸,奔泻千里。“奶奶庙”一场戏是冲突的高潮。一见到黄世仁,喜儿被压抑的仇恨喷发出来了:“我要撕你们!我要掐你们!我要咬你们哪!”这是阶级仇恨的大爆发,曾经被压倒的一方暂时获得了优势。作为矛盾斗争一方的喜儿最终战胜矛盾斗争的另一方,是在八路军解放杨格村,斗倒地主黄世仁之时。这既是戏剧冲突的结束,也是全剧的完成。可见《白毛女》是根据农民(杨白劳家为代表)和地主(黄世仁家为代表)之间的矛盾斗争组织戏剧冲突的。因此,我们分析《白毛女》的戏剧冲突时,必须抓住它的这种“社会性冲突”——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
当我们沿着作者精心安排的这戏剧冲突线前进之时,深深感到,在这条线上,汇集着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真使人目不暇接。我们还是以喜儿为例。她以前是个天真活泼的少女,由于地主的压迫,使她认识到要获解放,不能等待、忍受,必须反抗,因此,从黄世仁家中出逃,用供果痛击黄世仁……正是在这一系列冲突之中,充分地展现了喜儿的形象,让我们看到她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她的身上,我们看见了劳动人民坚贞不屈的反抗统治者的美德。另外,从这一戏剧冲突之中,还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的现实,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的罪恶,深刻地阐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农民群众翻身解放的伟大真理。
由此可见,我们分析戏剧冲突时,除了了解该剧的背景及有关内容外,还应注意其冲突的具体形式和基本性质,尤其要注意那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性冲突”,从这种“社会性冲突”中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