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含蓄表现手法鉴赏示例

所谓含蓄,就是含而不露,“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这是说,诗人写作时,不把他的思想直接说出,而是潜藏于他所描写的形象之中,从侧面表现出来。古往今来,那些优美的诗篇,多是写得含蓄蕴藉、宛转幽远的。我们阅读和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须要反复咀嚼,从诗人所描写的形象里去领略“象外之旨”,去倾听“弦外之音”。
例如,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首含蓄隽永的词。我们必须从侧面去体会它。诗人以轻松愉快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宁静的图景,从这图景中,我们体会到诗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江湖垂钓的那种自由自在、恬淡自然的乐趣。尤其是“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看来平直,但细细品味,却深有寄托。反复咏读,我们不难领会其言外之意:如今退隐垂钓于江湖,怡然自乐,官场上的风风雨雨又与我何干呢!
再看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骊山华清宫时所作。它描写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一个使者纵马飞奔,卷起一路尘烟,是有什么紧急军情要火速上报吗?不,骊山上重重宫门依次打开,杨贵妃笑容满面,原来是远方进贡的荔枝送到了。但是,记叙这一件事情,还不是作者的主旨所在。仔细想想,北方是没有荔枝的,要把这“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荔枝,千里迢迢从南方运到华清宫,骑手们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耗费了多少国力民力,然而,不过是为了皇帝要博妃子一笑!联想当时战乱将起的背境,不难体会到诗人淡淡的叙述后面隐藏的深刻的遣责,引起我们深深思考。
新诗中,这种含蓄的作品也是很多的。比如,李季的《黄浦公园》:
我从南京路,
步行到黄浦公园。
我用黄浦江的水,
洗了手和脸。
过路的人呵,
请不要发笑,
我还是第一次来到上海,
我要把童年的记忆洗掉。
这诗写得平直朴素。既明朗,又含蓄。透过这一幅轻快明丽的图画,欣赏者不禁要去寻找那“画外之意”;用黄浦江水洗掉的“童年的记忆”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把它洗掉?随着诗人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我们的思维展开了翅膀,纵情地回忆着:当年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黄浦江上布满了帝国主义的兵舰,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而今,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大上海已呈现出一片崭新的面貌。这一切,都是诗人用含蓄的笔调带给我们的。掩卷沉思,一种对新社会的无比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
我们阅读和欣赏这类诗歌时,必须注意从它的形象中去体会它的含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诗情,获得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