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通过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的主题。同时,生动丰富的情节也能够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阅读分析小说中的情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通过情节的分析,去把握人物性格。这是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及其发展的历史,情节是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改变而改变的。如《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一开始,写林冲到沧州后遇见李小二,并交待出他曾救助过李小二,由此可以分析出林冲扶弱救困的侠义气概。他无端受人陷害,却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口。”由此可见他性格中忠厚善忍的一面。当李小二告诉他陆谦等三人密商之事后,他立刻“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第二天黎明“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一连寻了三五日。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刚强、豪侠、不甘久受凌辱的一面,显示出林冲慷慨仗义、血气方刚的英雄本色。但当“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他“也自心下慢了”,又听从安排去守草料场,并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那四下里已经崩坏了的草屋,准备长期往下去,幻想刑满后再回东京与家人团聚,直到草料场火起,“只听得外面必必扑扑地爆响”时,他仍想着要开门去救火,怕交不了差。可见,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已经在林冲身上牢牢地打上了烙印,突出了安于现实、怯于反抗、在恶势力迫害面前一再隐忍的性格特征。但他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他做教头的经历,与江湖好汉的交往,形成了他性格中刚强、豪侠的一面,因此,他的忍中有不能忍的一面,聚集着复仇的怒火。所以,听到陆谦等人谈话,知道高俅的恶毒用心后,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终于“忍无可忍”,杀人复仇,逼上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忍辱——思起——平息——反抗,这正是林冲性格发展的过程,而我们理解这一过程,也正是从小说情节发展的分析中获得的。
二、注意通过情节的分析,去领会小说的主题。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不能依靠抽象的议论,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有联系的情节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如分析《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主题,就需要注意从情节分析中去获得。“范进中举”的情节,可以分为中举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的情节,侧重写范进中了秀才后,其岳父胡屠户说是来“贺喜”,实际则是来对他进行“教导”,训斥,不仅骂他是“现世宝”,连中了秀才也是胡屠户“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的。范进在这训斥面前,是“唯唯连声”。尤其是写了范进在乡试前同他丈人商议借盘费时,“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这次骂,不仅骂他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尖嘴猴腮”、“不三不四”,而且还辱及他的老母,被骂为“老不死的”。而且在范进乡试以后,“又骂了一顿”。分析以上现象,可知因为范进社会地位卑微,家境又穷困,以致胡屠户极端瞧不起他,对他态度十分粗野傲慢;他也自感卑贱,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后一部分的情节,侧重写范进中了举以后的情形。范进在得知中举时,居然“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疯疯颠颠,“众人拉他不住”。这是因为中举意味着他几十年所过的贫困、屈辱生活即将结束,他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即将改变,他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已经出现在眼前,所以他喜极发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在范进中举后,不仅在他家“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邻居都来了,挤着看”,而且胡屠户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送肉送钱祝贺,口口声声称范进是“贤婿”,“老爷”,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连他的女儿嫁给范进,也是他慧眼识人的结果。范进中举,甚至地方上很有名望的张乡绅也亲自登门拜访,称他和范进为“亲切的世兄弟”,是“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送银五十两,又送“三进三间”的房子。由以上我们又可以看出当时炎凉的世态。综合以上的情节,我们可以分析出“范进中举”的主题: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情景的描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以及当时趋炎附势的黑暗社会现实。
三、注意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的分析,去领会那些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情节艺术技巧。如分析《三国演义》第五十回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情节,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具有曲折多姿的特点。小说先写曹操与张辽“引百余骑”在火林中先后遇到东吴吕蒙、凌统、太史慈,陆逊等,人拦截的情景,既可看出东吴兵马的浩浩声势,又可看出曹操逃窜时的狼狈。接着先后写曹操逃到乌林、葫芦口、华容道时的情景:这三个地方,曹操尽管处于仓皇逃窜中,但他却“大笑”、“仰面大笑不止”、“仰面大笑”、“扬鞭大笑”,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不在这三处设伏兵,否则“如之奈何”,“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吾等皆束手就缚矣”。但每次都在他笑声未止,“言未毕”时,杀出对方的一员大将来,先是赵云,接着是张飞,最后又是关羽。这三次差点将他生擒活捉,但又写来各尽其妙。最后写曹操到了南郡,眼看死里逃生,可以“大笑”了,但偏又杀出一支军马,使已成惊弓之鸟的曹操惊呼:“吾命休矣!”但却是一场虚惊,来的是曹仁军马。但当已经虎口逃生,曹仁“置酒与操解闷”时,曹操反“仰天大恸”,“捶胸大哭”。这样的情节,我们读来不仅感到峰迴路转,曲折多姿,引人入胜。同时,又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如曹操熟知韬略、足智多谋、败而不馁、同时又奸诈虚伪的奸雄性格;诸葛亮善于用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使人读来意趣盎然,感染力极强。如分析《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的情节,就可以看出它具有复沓回旋的特点。情节相同的都是刘姥姥进荣国府,但写来又不尽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但使我们看到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它使我们看到了荣国府的各种矛盾,隐约看到了这个行将败落的贾府潜伏已久的病症;三进,则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分析这样的艺术情节,我们应注意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实际上是逐步展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主题。
以上仅仅是我们在阅读分析小说的情节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还可以通过其它方面去阅读分析。但不管怎么样,阅读分析时必须抓住情节的实质,即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的特点。否则,只着眼于情节的生动有趣,那就是舍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