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阅读、治学方法。这种方法主张:在阅读、治学过程中,必须首先专心于读经典著作,诵千古名篇,务必含英咀华,沉浸浓郁,坚持若干年。有了深厚的阅读治学功底之后,以后再读其它书,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也就容易了。宋代大学者陆九渊说:“苟学有本领……如高屋之上建瓴水矣。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象山全集》卷三十四)正式提出了先知“本”后求“末”的“高屋建瓴”方法。这种方法实际是提倡由精研到博涉,先攻难后打易的治学途径。因为有些类似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居高临下,所以称为“高屋建瓴”法。又因为这种方法是“先掏心脏,后打外围”,所以也有学者称为“里打出”法。
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阅读、治学方法。其优点是培根深,植基厚、后劲大。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一种良途。
但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一般开始攻书的年龄正值少年甚至儿童时代,因此难度大,不易坚持。即使坚持,进步也慢。
另外一种读书治学方法是先博涉后精研,“先打外围后取心脏”,叫“外打进”法或“金字塔”法,特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者也可运用,看哪种方法适合自己,就选用哪一种。参见“金字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