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读书法

指鲁迅向青年一代推荐的读书方法。鲁迅,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教育家。鲁迅一生最关心青年,许多读书理论主要是对青年而言的。首先,鲁迅反对读死书,发空论,主张青年读书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应该多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其次,鲁迅反对读充满封建道德的中国古书,他主张青年要多读传播马列主义的书、历史书、自然科学书、外国书等。再次,鲁迅反对只埋头读书,不问国事,主张青年既要埋头读书,又要留心世事。鲁迅向青年推荐的读书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泛览法。鲁迅提倡的主要读书方法。他认为青年应该广泛地读各种人物、各种学科、各种类型的书籍。“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读书杂谈》)他提倡博采众长,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给颜黎明》)鲁迅主张在消闲的时候,“随便翻翻”,“书在手头,不管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随便翻翻》)通过随便翻翻,可以消除疲劳,增长知识,扩展视野。鲁迅还主张读些反面的东西,通过比较,识别真假是非,防止受骗。他说:“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已经过时的书,也用一样的方法。”(同上)即“可以翻一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同上)并说:“我是主张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国主义者’的作品的,这就是古语的所谓‘知己知彼’。”(《关于翻译》上)
二、硬看法。对于比较难懂的必读的书,鲁迅主张“硬看”,就是要依靠毅力、钻劲、工具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说:“学外国文须每日不放下,记生字和文法是不够的,要硬看。比如一本书,拿来硬看,一面翻生字,记文法;到看完,自然不大懂,便放下,再看别的。数月或半年之后,再看前一本,一定比第一次懂得多。”(《给曹白》1936年5月8日)若遇到暂时弄不懂的地方,则采取跳读,联系上文以至全文硬看,进行理解。他说:“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三、活读法。鲁迅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重视实践,与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书杂谈>)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读书杂谈》)。他指出“死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读几本书》)。他认为青年不应该埋头读死书,主张“应该留心世事”(《海上通信》1927年1月16日)。在思索与观察方面,他更强调观察,认为“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书杂谈》)。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然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此后再接着读,这样,就可以把书读得越来越深入。
四、参照法。鲁迅认为读书不但要读选本,还要参读作者传记,作者的专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地位,这样点面结合,纵横交错,才能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他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题未定”草(七)》“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读书杂谈》)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鲁迅先生还多次强调读书要惜时,抓紧,并提倡读书要做到“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