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定位翻译法。文言阅读法之一。即根据文言句法结构的形式,确定现代汉语译文的语序的翻译法。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有一定的类型,在阅读文言文时,只要能准确地判明这些句型,就能确定译文的语序。
运用对位翻译法,首先应了解古今相同的句法结构有哪些类型。据研究,以下九种是常见的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类型:主谓型、动宾型、偏正型,联合型、补充型、连谓型、兼语型、复指型、介宾型。
上例,包含了九种类型。其中有的作为句子的构成成分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句,还是词组,只要该部分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形式属同一类型,该部分则可按现代汉语的结构形式的语序翻译。
译文的结构形式、语序与文言原句同。
有些文言句子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对于这类句子,先要判明其结构特点,从而确定其译文的语序。如,疑问代词充当宾语前置、否定句子中代词充当宾语前置、介词“以”“于”的宾语前置,通过动词前插入结构助词“之”、“是”、“焉”等字实现的宾语前置等。对于前置的宾语,翻译时应把它的位置移到支配它的那个动词或介词后。
如“牛何之?”(《孟子·梁惠王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字何罪之有。”(《墨子·非攻》),“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句中加点的词即前置的宾语,翻译时应当把它调到支配它的那个动词或介词后面翻译。
另外,定语后置也是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形式,翻译时应将后置的定语调到被修饰的那个中心语前。如“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一人”是修饰“弟子”的定语,应提到“弟子”前翻译:“余既滋兰之九畹分,又树蕙之百亩”(《离骚》),“九畹”、“百亩”应分别提到“兰”“蕙”字前翻译。
对于句法比较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特殊点在什么地方,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分析正确,则译文的语序就不难确定。对位翻译法的核心就是将文言句式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加以对照。结构相同,翻译时则按原文语序对位排列译文的语序;若有不同,则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排列译文的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