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焦循用语。指宋邵雍的易学理论。语出《易图略·原卦第一》:“彼先天心法之精微,岂伏羲之教哉。”邵雍“尊先天之学,通画前之易”,突破《周易》原来的框架结构,依据他所发明的先天象数重新编织了一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的易学体系,重点在于论证《易》所体现的自然之道。认为,《易》之道先于《易》之书而有,是画前之《易》。这种画前之《易》是宇宙生成的本源,是存在于天地之间而为万物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是一种自然之道。文王所作之《易》即今之《周易》,则是对此自然之道的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和理解,有人为的因素,是一种适合于人的实用目的编织而成的符号系统,而非自然之道本身,故为后天之学。后天之学是由先天之学而来,先天之学是第一性的,后天之学是第二性的,先天明其性,后天明其用,先天之学为心法,后天之学则是心法所显现的外在的形迹,因而易学应以这种先天之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焦循与邵雍相反,认为《易》卦是象征伦理关系的符号,而伏羲为“知识未开之民图画八卦以示之,而民即开悟,遂各尊用嫁娶以别男女,而知父子人伦之道由此生。乾坤生六子,六子其一父母,不可为夫妇,则必相错焉,此六十四卦所以重也”,提出研究《周易》应以“人伦之道”为先,否定了邵雍所说的画前之《易》把卦爻作为自然物模拟的先天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