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揣读法。通常指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已知”部分去推测“未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读书方法。猜读不是主观臆测,而是从文章实际出发去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测、揣摩,所得的答案也应是文中之义(或根据文意的合理推论)。
猜读,首先应该观全文,把未知部分,即难词难句找出来。然后根据“已知”部分,联系上下文推断未知部分的含义。如,“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郧。”(《采草药》)此句,难解的词为“雕”。分析句式,“岭峤微菜,凌冬不雕”与“并,汾乔木,望秋先郧”属对偶句法。已知“那”为动词,意义是“坠落”,指“并、汾乔木”到了秋天,叶子坠落。推断与之相对的“雕”肯定是动词,与“不”字组合陈述“岭峤微草”进入冬季后的情况,与“坠落”的意义相反,应翻译为“雕(凋)谢”。
运用猜读法阅读,关键要学会“猜”。“猜”即“揣摩”,就是思考分析。揣摩难词难句的意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依据语法结构规律。由词语所占的位置,推知词性及词义。如“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句中第一个“法”字在谓语位置,带有宾语“先王之法”,是一个动词;第二个“法”字是受“先王”修饰的名词;第三个“法”字仍然是一个谓语动词,因为“为其不可得而法”中的“不可得”起状语作用修饰它。再联系全句的语意,就可以推断出作动词的“法”可译为“效法”,作名词的“法”可译为“法规”。
二、依据语意关系。如:
师每休舍(岳飞)课战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宋史·岳飞传》)
“注坡”、“跳壕”是两项军事技术训练项目。“注”有“注意”、“关注”、“灌注”等义项,由“灌注”可引申为“冲”,“注坡”则可理解为“在山坡上俯仰冲锋”。“马踬”是冲坡时所发生的现象,联系下文“怒而鞭之”来看,可能是不顺利,动作失误,可揣想是马“跌倒”。此段又是讲岳飞治军之严明,再将“子云尝习注坡,马颐,怒而鞭之”串通理解,文意就显豁了:“(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练习冲坡,马跌倒,(岳飞)就发怒并鞭打岳云”。
与“猜读法”相类似的阅读方法有“测读法”。这两种方法都要对文章的有关内容作揣测,但“猜读”是联系上下文反复比较,从已知推知未知,猜读之后,有机会应查有关资料核实;而“测读”是在读前文之后对后文内容作推想,推想是否正确,还得通过读后文来验证。这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参见“测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