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法之一。特指阅读文学作品时,在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去感知作品的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对形象所包含的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的一种文学鉴赏方法。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是以其美的力量打动我们,但同时,它所包含的真知灼见也会使我们受益非浅。因此,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除了情感的完全卷入,象作者一样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以至达到痴迷状态外,我们还必须由痴迷回复到清醒,以理智的态度去认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认识形形色色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根源,以及他们的不同命运所暗示出的意义,而这靠的不是狂热的情感卷入,而是冷静的理性分析。波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说道:“一个贤明的读者不愿把光阴虚掷,他还要在欣赏里能获得妙谛真知。”鉴赏文学作品,不能仅限于只是发挥想象来再现作品的形象或情境,也不能只满足于作品的形象中受到一定的感染,还必须进一步去理解那形象所体现的本质意义,从而揭示出作品的蕴含或作者的观点。俗言“听戏文掉泪,替古人担忧”,正是读者与作品人物产生共鸣(感情卷入)的结果。如果去掉这句话中否定情感卷入的片面性成分,那么,它强调文学鉴赏应持理性态度这一点却是可取的。《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其身世、经历不可谓不令人同情,其爱情悲剧不能不催人泪下,她那临风而立、含泪葬花的形象,不能不在读者的脑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是,若仅于此,还算不得完全的文学鉴赏。我们还必须理性地认识到林黛玉埋香冢,泣残红和哀怨的《葬花词》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妇女的共同不幸,而宝、黛的叛逆性格和封建正统观念的格格不入,正是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所以,黛玉的焚稿吐血而死,无疑是向封建社会所表示的最后反抗。只有认识到这些,我们才算是没有“把光阴虚掷”,才算是获得了“妙谛真知”。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全的文学鉴赏过程。
理性分析并不是要排斥或取消审美直觉,恰恰相反,它是直觉的深化,是审美的延伸;而理性分析的全过程,也不可避免地离不开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卷入,只不过侧重点已有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