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法之一。特指阅读文学作品时,并不停留在巳获得的初感上,而是多次咀嚼,细细品尝的一种文学鉴赏方法。
《文心雕龙·知音》:“书亦国华,玩绎方美。”大凡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第一印象总是新鲜的、难忘的,这初次的感受甚至会使我们终生难忘。但是,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印象上,更不能将第一印象作为鉴赏的终极结论。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大至洋洋万言的鸿篇巨制,小至寥寥数行的抒情小品文或诗歌,其蕴含都是深刻的,它们自身便是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一座座丰富的矿藏,不可能被一次性的鉴赏所穷尽。而作为鉴赏者,更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鉴赏贵在深化,文学的宫殿不是凭一次漫游便可窥其堂奥的,更多的时候需要“二进宫”、“三进宫”乃至于终生游览,方可“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反复玩味首先是指短期内的多次阅读体味。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因为鉴赏者的心情不同而感受不同。如果自己心情舒畅,喜气扬扬,但刚拿到手里的却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第一印象又怎么深刻呢?理解又怎么透彻?但是,如果今天遇到了生活、中的挫折,情绪悲凉,一读这首词,感受就大不一样:那词简直就是为自己写的!所以说,单凭一次性阅读,难以深刻领略作品的蕴含。其次,反复玩味还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重新阅读。少年时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自然激动不已,效法维特的事情也可能发生;中年时读它感受又不一样,更多的也许不是情感的冲动,而是理性的分析;老年时读它,或许较多的既不是情感的冲动也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引起自己对以往的某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了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意义和范围,要在成年人那里,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逻辑学》上卷《导言》)黑格尔的意思,自然认为成年人阅历丰富,格言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对他来说是具体而可验证的,而对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却只能从抽象的意义上理解,尽管理解正确,但无生活经验的联系,所以便肤浅而空洞。如读杜诗,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感时抚事的情怀,少年人难深入体味;鲁迅说他的作品,缺乏社会经历的青年人较难读懂,也是同样道理。
总之,鉴赏文学作品,既应注意捕捉艺术初感,又要注重反复玩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