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读法之一。所谓“吟”,即吟唱,指朗读中拖长腔调,夸张抑杨,突出韵律,有点儿象唱歌。所谓“诵”,即诵读,一般说来,不象吟唱那样夸张抑杨,但也要讲究腔调节奏,只不过比吟唱平板一些。
吟诵格律诗,必须注意平仄。刘勰《文心雕龙·音律》说:“凡声有飞沉……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顾炎武《音论》说:“平声最长,上去次之,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其重其疾则为上,为去,为入,其轻其迟则为平。”还必须划清节拍,明确音步,这样才能决定延宕。例如《梅岭三章》第一章的音步可以这样安排: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下面是夏丐尊、叶绍钧在《文心》中举的实例。
看这副对联吧。上联“寒梅枯木原无想”,下联“野馆梅花别有春”,照普通的标点法则,上联句末加分号,下联句末加句号,所以我们读起来,“春”字应比“想”字延长些才对。这法则可应用于一切文字,诗与骈文等有对偶的句子,也都可用这法则来读。诗与骈文是有平仄的,平声缓,仄声急,一句之中,平仄既然调和,缓急的法则也就自然而然配好在里面了。另外还有一种曲线,这是表示颤动的。我们读一个字,读得很缓的时候,并不只是平板地拖长,喉间往往会发生颤动,颤动可以说是一种最缓的读法。让我把这联句加上了符号,你们读读看。……
寒——岩~~~枯—木—厚——无~~~想——
野—馆——梅—花~~~别—有—春~~~
这个实例,对平仄律、韵脚律、节奏律都有很好的说明。
朱自清、叶圣陶在《精读指导举隅》中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应该说明,即使读古诗文,应该提倡的还是用现代的语气、语调来读,摇头摆脑的拖腔,一般说不太必要。但吟诵的技法,完全可以溶入现代读法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