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阅读法

诗歌阅读法之一。指根据咏物诗的特点提出的阅读方法。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品种,其根本特点是诗人在所描绘的事物中婉曲,隐晦地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阅读咏物诗,要注意这一特点。王夫之《董斋诗话》说:“意犹师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读咏物诗要由此入手。
有的诗托物言志。语言含蓄,寄托遥深,这是好的咏物诗的特点。如,李纲咏病牛说:“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外残阳。”陆游咏梅花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于谦咏石灰说:“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都是他们的素志托于物的剖白。
有的诗是托物讽事。如齐白石咏不倒翁:“乌纱博带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可曾何处有心肝!”
有的诗是托物言理。如袁枚咏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表达了不屈服于环境的见解。
有的诗是托物言情。有时是述说自己的情怀,有时是显示自己的情趣。如张九龄《归燕诗》说:“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就是表示自己必退,无心与李林甫争权。
味物诗的又一重要特点还在于它的刻画的贴切传神。“诗成于物,而其体物者不可以不工,状物者不可以不切。”(俞琰《咏物连选·自序》)例如,同是刻划山水,古人就指出:“真山水如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要描绘精工,它要有概括性,又要赋予它的个性特征与意义内涵,阅读时要详加体味。
咏物诗的语言也有它的特征,如用典中包含兴寄,用词中喻意双关(如古乐府中借“莲”偕音“怜〔爱〕”之类)。因此,好的咏物诗往往“著墨无多,神韵特远”,阅读时要反复玩味。
中国的咏物诗有悠久的传统,《诗经》中就有不少咏物的名篇。直到近代、现代,仍多佳制。关于咏物诗,过去有些争论。有的说:“诗学之要,莫先于咏物者也。”(俞琰《咏物诗选·自序》)有的说“咏物词不可作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这两种说法都过于偏激。但是古代有些咏物诗或刻画太细而过琐碎,或穷尽形相而近谜语,甚至所咏之物就显示了格调的卑下,那当然是要注意批判地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