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法

也叫“比读法”。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运用比较阅读法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材料的内容,而且能激发起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思维的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比较阅读法在学术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是比较文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比较阅读法的形式非常丰富。以比较的项量来分,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微观比较是单项的、局部的、片断的比较。以材料的时间关系为控制范围作比较有横向比较(共时比较)和纵向比较(历时比较)。如,把作者的定稿与手稿作比较,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把不同时期的用相同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作比较是纵向比较;把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作比较,把同一时期的作者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作比较是横向比较。以文章的内客、形式作比较则有选材比较、结构比较、立意比较、语言风格比较、表达方式比较、文体比较等。以阅读的目的来分,还有理解性比较、评价性比较、鉴赏性比较。
运用比较阅读法,一应注意四点:
(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比较的范围、角度由阅读的目的决定。阅读目的不同,比较的形式也就不同。
例如,以理解为目的阅读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这篇文章中的“馨”“湮”“傲”“萱”“缇”“扶”“涸”“詈”“脰”“缨”同”这些字容易同其它字混淆,假如不细心辨析,会成为理解内容的障碍,因此需要作形似字的比较,如“铁”同“扶”,“缇”同“堤”,“伴”同“徉”、“洋”,“敞”同“檄”,“微”,“蓼”同“廖”等,不仅要比较字形,而且要比较读音、意义。
又如,以评价主旨、情调为目的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唐代的送别诗,所以可把王维的《送元工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从主旨、情调方面加以分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不写依恋不舍,没作细语叮咛,不言日后思念,而写秋雨连江,楚山孤寂,突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情调悲凉孤寂,借送别以明心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柳色青青暗寓惜别之情,反衬边关荒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入”道出了对友人命运的关心。此诗情调抑郁,是借送别以抒情。高适的<别董大》,重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无缠绵之情,无哀怨之语,情绪昂扬、胸襟开阔,是送别以劝友。
选拔比较的范围和角度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比如读了某一体文章,而某一体文章很多,手法未必一样,大同之中不能没有小异;必须多多接触,方能普遍领会某一体文章的各个方面。”(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一般说来,某一体文章接触多了,就有必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阅读属于这一体裁的有关文章。
例如,“记”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种文体属于散文范畴。如果读过《核舟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它们的手法和内容加以比较,就可以归纳出这一文体的特点。《核舟记》重在记物,通过对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说明,赞颂民间艺人雕刻技术的高超,《小石潭记》是记游,写小石潭的僻静、凄清,在细致的景物描写中,曲折地抒发作者受贬后的感受;《岳阳楼记》不是游记,是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的机会写景抒情,并且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登泰山记》记叙了作者同友人冬日登泰山游览的经过,描写了在泰山观日时见到的壮丽景色;《醉翁亭记》也是记游,但不同于《小石潭记》《登泰山记》,它既写景又抒情,主要抒发作者于游乐中与民同乐之情;《游褒禅山记》是记游,但与考证、说理相结合;《石钟山记》是记游,也同考察、说理结合在一起,说理部分评论较多。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记”这一文体,既可以记物、记游、记事、记人,又可以写景、抒情、议论、说理、考证。读一篇,反馈数篇,先作比较分析,再归纳异同,就能触类旁通。
(2)比较,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世界上的一切,我们都是通过比较而不是别的方法认知的,如果给我们呈不出某一新的对象,而你又不能把它去和别的什么东西联系上并加以比较使之区别开来(如果这种对象可能有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得出关于这个对象的任何看法,关于它,也就说不出任何一个字来。”只有准确地找出了材料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才算理解了材料本身。
比如,阅读史论文《过秦论》(西汉贾谊)和《六国论》(北宋苏海)。如果从议论文的写作的角度作比较阅读,那么应当找出:两文的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都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两文的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不同,《过秦论》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在篇末提出的,而《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的。
(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在对材料作比较时,思维必须要有条理性。特别是作宏观比较时,应有比较的侧重点,一般说来,应按比较的项目分项比较,比较完一个项目后再比较下一个项目,不要齐头并进,平均用力。如果在比较某一项时,触动了对另一项的理解,可作好记载,待比较另一项时备查,切忌喧宾夺主,影响思维的条理性。
(4)在比较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的差别。阅读中,要随手作好必要的笔记,以便对照检查、分析鉴别。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可将原稿与改定稿作如下比较,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改文章的,研究一下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这样改,从中学习鲁迅先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比较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原稿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如果①用手指按住它的背脊,便会×②的一声,从后身③喷出一股④烟雾。
改定稿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二)比较纪录
①“倘若”假设的意味比“如果”要重一些。
②这里被涂去的一字无法辨认。
③“后窍”就是“后身上的孔”,这比单说后身”范围要小得多,也就是说要更准确些。
④斑蝥喷出的烟雾是“一阵”而不是“一股”。
表(一)中的数码①、②、③、④和着重号“·”是作比较时在原文上作的记号。表(二)是比较结果的记录。
比较阅读中的笔记形式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文章的形式,可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