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生阴阳

宋明理学用语。北宋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提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朱熹发挥周敦颐观点,说:“若论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朱子语类》卷七十五)又说:“太极所说,乃万物之初,阴阳之精,自凝结成两个,后来方渐渐生去,万物皆然。”(《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朱子语类》卷一)“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一‘生’字,便是见其自太极来。今曰而,则只是一理,无极而太极,言无能生有也。”(《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在事物而观之,则阴阳函太极,推其本,则太极生阴阳。”(《朱子语类》卷七十五)这是说,从“事物而观”,“太极”和“阴阳”不相离,“阴阳”包含在“太极”里,而“推其本”,也就是从事物的本源上看,则“太极”生“阴阳”。“太极”是第一性的,“阴阳”是第二性的。物质性的“阴阳”二气,是由精神性的“太极”决定的。“太极”和“阴阳”的关系,不是父子先后的关系,而是体和用的关系,“自太极至万物化生,只是一个道理包括,非是先有此而后有彼。但统是一个大源,由体而达用,从微而至著耳”(《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太极”之理为体,阴阳五行之气和万物化生为用,有体则有用。阴阳之气和万物化生乃“太极”之理自身的显现,阴阳五行和万物化生是“太极”之理自身展开的过程,是逻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