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观物

北宋邵雍用语。他认为:“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观物内篇》)其“以物观物”并不是按事物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同上)。否定人通过耳目感官和思维器官来认识世界,把人的认识活动看成是心中之“理”的自我认识的过程,试图以此打破人我或物我的界限,达到“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同上)。邵雍又认为:“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同上)认为文艺家按其先天象数学对于“物”的先验的概念来观察事物,摒除情感,空明其心,物我两忘,与物浑然一体,才能达到超于物而不牵于物的境界,观照一切物性。这是道学家的一种审美境界。为以后道学家摒情弃我而言志讲诗,使诗歌变成道学语录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