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

宋明理学陆王派理论体系中基本命题。南宋陆九渊和明王守仁心学的核心理论。陆九渊之前,强调“心”的有程颢,他曾说,“心是理,理是心”(《遗书》卷十三)。而后,有谢良佐,说“心者,天之理”(《上蔡语录》)。王说,“己心即圣人之心,万善万美具备”(《宋元学案·震泽学案》)。张九成说,“心即理,理即心”,“仁义礼智皆生于心”(《横浦心传》)。程颢是洛学创始者之一,其余多系其传人,故他被视为心学的先导。陆九渊以“心即理”为其理论体系之主旨,说“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与曾宅之》)。“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二》)因此,“人心本善”(《语录上》),为学只要“发明本心”(见《陆九渊年谱》)。至明代,先有陈献章以“诚”“湊泊吻合”“此心此理”(《明儒学案·白沙学案》)。湛若水说“心无内外”,包万物万理。王守仁进而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传习录》)“合心与理而为一”,“使理不外吾心”(《王文成公全书·答顾东桥》)。在此基础上提出“致良知”学说。“心即理”命题与“性即理”有别,反映理学内部派别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