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穷理

汉末魏初徐幹提出的命题。为论证当时偏重才能、轻视德行的思想而提出。他提出“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中论·智行》)的问题,并认为宁取明哲。“明哲”,原于《诗·大雅·烝民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也是与“志行”相对立的范畴,指才智而言,“志行”指品德。徐幹认为“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同上)。因为“明哲”能使民富财丰,万物尽其用。他还列举伏羲作八卦,文王增其辞,《书》美唐尧,直至汉高祖赖张子房权谋以建帝业,说明“盛才所以服人也”(同上)。并认为一个人只要富有才智,即使缺乏善行也无妨。因为“圣人贵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于世矣”(同上)。只有“明哲”,才能“穷理”。只有明智睿哲之人,才能洞达事物之理。这种以为凭着才智就能建功立业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时代思潮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