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充关于人性的善恶皆由禀气而定的理论。他从元气自然论出发,以人禀气有厚薄、多少来解释人性善恶、贤愚之由来。“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又说:“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少多,故性有贤愚”(《论衡·率性》)。并由此推断:“性有善不善,圣化贤教不能复移易也。”(《本性》)但又认为:“凡含血气者,教之所以异化也”(《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同上),肯定了圣教习俗可以变易气禀本性。又以气禀释命。“命,谓初所禀得而生也”(《初禀》),“禀寿夭之命,以气多少为主性也”(《气寿》),“至于富贵,所禀犹性。所禀之气,得众星之精;众星在天,天有其象,得富贵象则富贵,得贫贱象则贫贱”(《命义》)。视命之寿夭、富贵均由禀气先天而定,陷入了宿命论。其说对后世儒学的人性论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