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通常指阅读过程中,读者从语言文字中获取意义的思维活动(近年来国外阅读研究中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阅读是领会书面语言意义,从中获得思想的程序)。不过对于阅读所领会的意义,有人认为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三层,有人则认为涉及图象意义、语言意义、逻辑意义、信息意义、修辞意义和含蓄意义等六层意义,有的则用生成一转换语法理论解释阅读的悟意程序和知识转换过程。这些研究无疑表明,阅读是以理解为中心的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理解语言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言语知觉阶段,对听(或看)到的语言(文字)信息进行最初的编码,即对句子的声音或文字模式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是语法分析阶段,信息中的词被转换成它所表示的意思的心理再现,即(以句子的表面结构为线索以确定句子的意思)。第三阶段是利用阶段,理解者把第二阶段得出的信息意思的心理再现付诸实际使用,进行存贮记忆或作出反应。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语言理解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理解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读者理解书面语言的意思,不仅依赖于看到的文字模式,而且使用了他具有的语言知识(包括句法结构知识、词汇)知识,等等)、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以及语言交往中有关表达者的知识,并且围绕词句的前后关系进行广泛的推理。理解是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最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逐步理解这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读者对文中所记叙的事物和描绘的思想感情,进行再造想象,并从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意图。学生阅读大抵经历由语文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是侧重从理解的角度学习语文而言。至于侧重从运用或写作的角度学习语文,就必须从探索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剪裁布局,分段谋篇,以及怎样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描述事物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等等。这样的心理活动进程同上述着重理解的阅读正好相反。但这两种心理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后者是过渡到写作训练的必要步骤,两者相辅相成。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可用复述(包括详细叙述、扼要的叙述和创造性的叙述)和编写提纲(包括分段、概括段意和列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进行培养和检查。在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时,还应根据理解的难易,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