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机制

即阅读的生理机制。指阅读行为的生理的内在工作方式,即阅读的生理活动过程和规律。
阅读,首先是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由传入神经把信息传入至大脑,在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中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如识别、校正、改造、重组、联想、储存等。阅读(理解语言)是人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它依赖于人脑中各个专门化区域的协同活动得以实现。
据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家的研究,阅读主要是由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与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等协同活动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脑左半球中的布罗卡氏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学者布罗卡首先发现这一区域的功能)和威尔尼克氏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威尔尼克首先发现这一区域的功能)及“角回”这一区域(位于大脑皮层的顶下叶)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这三个部位如有损坏,就会导致失语或失读症。如:布罗卡氏区受损,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这种病人虽然能看㞝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话,但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只能发出单调的声音,当然更谈不上朗读了。而威尔尼克氏区受损,则病人的发音正常,但语义是异常的,即用词不当,或词不达意。可见,这一区域不仅在说话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理解、阅读及书写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角回区受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就会发生困难。这种病人虽然视觉是良好的,其他言语机能也健全,但就是看不懂字的含义。据美国学者的研究,阅读紊乱的病人,他的言语区内(即威尔尼克氏区)的神经细胞排列是紊乱的,而正常人的神经细胞排列是有规则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大脑皮层言语区的神经细胞的组织结构、机能是否正常,同人的阅读活动有直接关系。
一个正常人阅读的神经过程路线大致是这样的:(文字符号以光波的形式反映到眼睛视网膜,引起兴奋后,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初级视觉区,然后再传至角回区、威尔尼克氏区、布罗卡氏区、相应的运动中枢,便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活动、从而发出声音。这是朗读的情形。如果是默读,路线大致是一样的,但默读时,唇、舌、喉肌肉的活动受到抑制,只有声带的轻微颤动,我们是觉察不出来的,因而没有发出声音。
据报道,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初步监视脑电波,并可以把它译成词。约克博士和金逊博士读了约四十个被试者的脑电波,发现在被试者想到某个词时,就会出现某种特定的脑电波形式。目前他们已能鉴别出二十七个词或音节的脑电波形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在阅读时,大脑皮层中进行着各种联想,这些联想是以词的方式出现的,而这些词都有着特定的脑电波形式。目前还未搞清楚的是,这些脑电波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交互作用,从而导致人能理解或不理解所阅读的材料的。除了脑电波的变化外,脑化学物质也发生变化,甚至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互相连接的“极其微小的、精确的形式”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我们在阅读中的感知、记忆、思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是目前脑科学还未能解开这个“科学王冠”(研究最高级物质的形态与机能)之谜。因而,阅读的生理机制,就我们知道的来说还是十分肤浅的。但是,可以预料,科学的发展,终将有一天会揭开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