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

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最早见于《庄子》:“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天地》),“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太)初。”(《知北游》)唐成玄英疏:“大(太)初,道本也。”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天地》将“太初”与“太始”、“太素”连用,谓:“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又引《易纬乾凿度》:“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成玄英认为:“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庄子疏·天地》)孔颖达则将“太初”与“太一”、“太极”连用,“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周易正义》卷七)为道教创世记说“洪元”——“太初”——“太始”……中的第二大世纪,此时才分别天地。宋以后,“太初”一词逐渐为“太极”、“无极”等范畴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