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

儒家用语。《国语·周语上》载周内史兴言:“成礼义,德之则也。”战国末荀子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荀子·荣辱》)从“生之自然之谓性”的观点出发,论证“礼义”之缘起及作用。认为“礼”指“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同上);“义”谓分而“各得其宜”,各当其称,使贵贱长幼皆有所节,是对礼制正当性的规定。“义”又指宜于等级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使等级之分(礼)得以实行的道德力量。同时,“义以分则和”,行义以等级之分为据则能和谐等级关系,“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同上)。故礼义相须。又强调“礼义”由圣人所作,“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荀子·性恶》)。其意为后儒所承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