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起伪

战国荀子的伦理思想。从“性伪之分”立论,认为人“好利而恶害”之性虽“天之就也”,“然而可化也”;而礼义道德虽“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荀子·儒效》),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即“起伪”而积成的。“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又说:“凡所贵尧舜君子者,能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然则圣人之于礼义积伪也,亦犹陶埏而生之也。”(同上)如同陶匠和土而生器,圣人和有德君子也是变化本性而人为努力的结果。对此,又称之为“性伪合”。“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礼论》)。肯定圣人并非天生而道德也非天赋,提出“强学而求”、“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