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乐 

春秋孔子用语。指人生的乐事。分为有益和有害的各三种。《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有益的三种爱好:得到节制的礼乐,宣扬别人的好处,广交品德高尚的朋友。有害的三种爱好:骄侈,游荡,饮食荒淫。“乐节礼乐”、“乐骄乐”之前后二“乐”有别,前之“乐”意为爱好或嗜好,相当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同上)之“乐”。后之“乐”则为“乐其可知也”(《论语·八佾》)之“乐”。孔子认为,有益的爱好可以增进仁德,有害的爱好则损害仁德。为增进仁德,应做有益的爱好,不做有害的爱好。孟子提出君子有三乐,并加以具体阐述。《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除强调孝悌关系,为人处事中的乐事外,还特别重视为本阶级教育和培养人才,并以此为乐。此外,《列子·天瑞》提出为人、为男、为泰的三乐。反映了魏晋时代门阀士族腐朽的享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