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春秋孔子哲学思想中关于事物变化的时间条件的概念。孔子十分重视对“时”的把握。在治理国家上,他主张“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在乡党日常生活中,他“不时,不食”(《论语·乡党》)。在出仕从政上,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公孙丑上》)。故孟子赞扬“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是圣人中识时务者。孔子还将“时”与持“中庸”相结合,提出“时中”概念。《中庸》记孔子语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参见“时中”)《荀子·宥坐》记孔子言曰:“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认为时机并非完全可由人的主观所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