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意为谦让。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品质。孔子提倡让,并身体力行,其弟子称颂他的品格时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孔子说:“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认为即使是参加竞争性的活动,也要做到谦让,“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强调让是一种高尚的政治品质,周朝君主祖先泰伯把王位让给三弟季历(即周文王的父亲),同二弟避居吴国,由此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孔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孔子以为,能以礼让治国,人们就不会相互争斗攻伐,人们之间就能保持和睦的关系,社会就会安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论语·里仁》)然而孔子又认为,人们面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不能推让,而要勇于承担,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意为人们应以仁为己任,在实践仁这种事情上,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