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3一后18),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深思。四十余岁始出川游于京师,以文见召,侍从成帝祭祀游猎,奏《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歌颂汉朝声威及皇帝功德。任为郎,给事黃门,历成、哀、不三朝,不得升进。王莽篡位后,作《剧秦美新》以歌功颂德。校书天藤阁,后为刘歆事所累,使者收捕,乃投阁自杀,几死。后因病觅,又召为大夫。晚年认为辞赋无补于人心世道,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小技,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法言》虽系哲学著作,但亦有不少文艺理论和对某些作家的评论。他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有辞赋十二篇,多为模拟之作,如《甘泉》、《河东》、《羽猎》、《长杨》模仿司马相如的《上林》、《子虚》,《反离骚》模拟屈原的《离骚》,《解嘲》模拟东方朔的《答客难》,然其构思用词仍有自己的特(点,故得与司马相如幷称。原有集五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扬子云集》,清严可均辑本更为详备。另有<训纂》编》,对文字学有一定贡献。所著《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汉书》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