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79——前117),西汉著名辞赋家。字长卿,小名犬子,后慕蔺相如为人,遂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觅官,客游于梁,在梁作《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过临邛,结识卓文君,携之私奔归成都。家贫,又同返临邛卖酒,二人故事遂成佳话,后世文学作品多有取材者。武帝读《子虚赋》,颇赞赏,因得召见,任为郎。曾奉使西南,对开发西南,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颇有贡献。转迁孝文园令。晚年觅官闲居,郁郁而卒。有赋二十九篇,今存《子虚赋》(《交选》分“亡是公”以下为《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其中《子虚》、《上林》是代表作,主要描写天子诸侯田猎之盛,皇帝苑囿之大,旨在歌颂大一统中央皇朝的气魄和声威;赋末对帝王的过分奢侈委婉讽谏,从而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传统。赋中描绘云梦自然景物之美,写得有声有色。《长门赋》后人疑为伪作,但它典型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人的复杂心理,对后世宫怨诗的创作颇有启发。《大人赋》和《美人赋》都是模拟抄袭之作,价值不高。他的赋结构宏大,纵横自如,词汇丰富,文采华茂,对两汉魏晋的辞赋影响较大。鲁迅说:相如“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师故辙,自撼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汉文学史纲要》)。其散文《嚎巴蜀檄》、《难蜀父老》写得颇为苍劲,具有明显的西汉散文特色。原有集一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史记》、《汉书》均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