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369一约前286),战国著名思想家、杰出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蒙漆园吏,生活贫困。楚威王闻其贤,请他为相,不就。又传曾隐居南华山,妻死,鼓盆而歌,以示旷达。生平事迹余皆不详。他是沒落阶级的哲学家,对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极端不满,却又不敢反抗,悲观绝望,逃避现实,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大小,幻想绝对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走到了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过严重的消极影响。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刺,对礼法和权贵的蔑视,对绝对自由的追求及其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语汇丰富,构思巧妙,很少抽象说教,比喻形象恰当,运用灵活,又多用寓言,想象奇幻,善于把各种事物人格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逸笔妙致,有如天籁,幽默讽刺,机趣横生。《逍遙游》、《齐物论》、《秋水》等是其名篇,“斥鹦笑鹏”、“庖丁解牛”、“匠石运斤”、“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涵义深刻,脍炙人口。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闔,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文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且后世古典散文亦罕有伦比。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的思想和创作,都颇受庄子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其门人或后学所作。清郭庆藩著有《庄子集释》,汇集历代注解,颇为详备。《史记》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