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阅读材料的感觉和知觉。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文字材料时,人们的感知对象不仅是一个个单字、单词,而且是一组组句子和段落,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完整篇章。阅读首先要建立声音与书写符号间的联系,人必须能看、能听,才可能阅读。感觉器官的感觉活动是阅读过程的开始,在这个阶段,最好能调动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不仅看和听,还可以说写和运用,形成动觉的学习。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各种感觉,经由传导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之后,读者对复杂的阅读材料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分析综合,这就是知觉最初的编组活动。在阅读活动中每个阅读者最初的编组活动方式是很不相同的。阅读获得的个别感知材料只有经过更加复杂的分析综合,进行再一次组合,才能形成认识和理解。这就是阅读时的思维活动。
阅读的感知过程还涉及知觉的广度、眼球移动等具体生理心理机制。知觉的基本规律同样在阅读的感知过程中表现出来,了解这些规律对我们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有重要意义。如:根据“知觉整体性”的规律,知觉的范围决定于知觉对象之间的意义联系,因而视读广度就与读物的性质(难易、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的组织形式有关。复杂的感知对象如果组成一个有意义联系的系统,就容易被感知到。不过,作为阅读对象的一篇篇文章,虽然其本身的组织是有意义联系的,但对不同的读者来说,有难易、长短等区别,能否组成一个个合适的“知觉单元”为他们所顺利感知,这就要根据阅读者的阅读训练素养而定。知觉的整体性还可能使知觉的强成分掩盖弱成分,造成形近、形声字的错读,这也是应予以注意的。又如:阅读时“知觉的选择性”既决定于读物的内容新颖、字体醒目、多种附加符号运用得当等客观因素,又同人的阅读需要、兴趣、已有知识经验、阅读时的心理状态有关。“知觉的的理解性”使得我们能运用以前的有关知识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阅读时就可以通过迅速扫视掌握词汇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句子的整个意义,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的感知和理解是相互联系的。感知是理解的基础。如果没有从感知得到的言语信息和感性素材,就缺乏改组加工的必要前提。但感知到的言语的物理属性,又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在头脑中进行必要的加工改组,得以理解,正是由于理解使感知更加细致和精确。
在阅读感知中,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单位,言语信息在人脑中有一个以词为单位的存储系统。词的联系愈巩固熟练,愈有利于快速阅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