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

指阅读前对读物的估价和预想。当读者初接触阅读材料时,常常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搜索原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并发挥想象力,预先估计它的价值,产生对它的态度倾向,即形成阅读期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读者期待的水平和驾驭期待的技巧。
从技巧的角度来分析阅读中的期待,又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一、敏感化。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可以说开始于刚接触读物的时候。知识面广并有丰富经验的人,对许多书籍都十分敏感,对所读的书充满强烈的期待和丰富的预想。可见阅读者的一般知识水平已在阅读前就深刻地制约着具体的阅读过程。在知识不变的情况下,从技巧上增强对读物、的敏感,增强未读前的阅读期待,办法之一是持“开卷有益”的态度,对看似无益的书不妨随便翻翻,这样或可因某些标题勾起联想,或者由--幅插图激发好奇。有了这点敏感性,这本书也就会容易读些了。二、预想。主要指对于所读句子、段落、章节的预期性想法。阅读步骤中的浏览、提问、复述等就是为了产生这种预想,丰富的阅读经验可以影响这种预想的多少和正确程度。没有浏览的阅读,例如打开书就从第一页读下去,会因缺乏这种预想而感到阅读材料杂乱无章,难以把握。在完整的阅读过程中,必须安排时间正式构成预想的阅读,可以读序跋、目录,可以读图表和黑体字,也可以前后随意翻翻,这样造成阅读文字材料的丰富预想,会大大增强阅读者的感知能力。三、预见。这是最细小层次上的期待,几乎与阅读同步,如果不留意,自己也觉察不出。我们阅读时思维之所以能自动地排除某些生字障碍,填补某些阅读中的“空白”而了解其意思,就是由于“预见”到了词句的意义。这种预见能力与一个人的语言直觉——语感有关。提高预见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熟悉有关的语言和文体知识,但从具体阅读来看,加强泛读的训练,加大阅读有量,对提高这种预见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