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希腊文ggros——英雄)崇高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表明个人、阶级或人民所进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卓越活动,这种活动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要求调动一切道义力量和物质力量,发扬勇敢、坚定和大无畏的精神,准备为实现进步和先进的社会理想作出自我牺牲。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认为,并非任何个人勇敢的表现都是英雄的起因,而只有那种为服务于人民、先进阶级的利益和人道主义观念的高尚目标所证实的东西,才是英雄的起因。例如,人们可以承认某种反社会行为的大胆(危险的凶恶的刑事犯罪,不要命的大胆冒险),但这种行为决不会被认为是英雄的行为,它将永远被视为现实的丑恶卑劣的现象。
群众和单个人的英雄行动产生于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伟大的历史任务。列宁指出,群众的英雄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日常生活本身富有英雄性。这就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建立的英雄的战功,以及和平时期群众性的劳动英雄主义。既然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建立的英雄功勋往往要求作出自我牺牲(例如,亚·马特罗索夫、卓·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和青年近卫军战士们所建立的功勋),那末,英雄的概念在这种场合都是和悲壮联结在一起的。但英雄行为的悲剧成分始终带有乐观主义的色彩,因为英雄人物之死本身也证实他为之而牺牲的那个事业的胜利。
在艺术中揭示英雄事物的最广泛的形式就是创造主人公的形象,这种形象或者在自身集中了人民的优秀的英雄的品质——勇敢、有胆识、爱国主义、奋不顾身地为真理而斗争(例如,俄罗斯人民的壮士歌中的主人公:伊利亚·穆罗密茨、米库拉·谢里雅宁诺维奇等就是这种英雄形象),或者体现真实的现实存在的人所建立的功勋,这些人活动的目的在于保卫祖国不受外国侵略者的侵犯,为反对剥削阶级而斗争(各种体裁和种类的艺术作品中所塑造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基、米·伊·库图佐夫、伊万·勃洛特尼可夫、斯杰潘·拉辛、埃梅利扬·布加乔夫、十二月党人等形象就是这样的)。
艺术也倾向于通过英雄的最鲜明的表现形式来反映英雄——英雄的功勋、斗争以及敢于作出抉择。在造型艺术中,这表现在展示英雄人物同恶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最富有动态性的紧张的时刻(浅浮雕《天神与泰坦之战》,普罗罗科夫的宣传画《法国码头工人》)。在音乐中,英雄的主题听起来特别高昂、热烈、鲜明,有时好象把其他的主题都排挤掉了似的(例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艺术文学不仅力求描写英雄人物的行为,而且力求揭示英雄人物建立功勋的动机(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波列沃依的《真正的人的故事》等等)。戏剧和电影最有可能直接展示英雄人物采取行动、作出决定、建立功勋的过程(列昂诺夫的剧本《侵略》,西蒙诺夫的剧本《俄罗斯人》,《我们来自克琅施塔特》、《卓娅》、《布列斯特要塞》、《一年中的九天》等影片)。
反映英雄人物在感情和义务之间展开的内心斗争,他对自己地位的评价,展现他为爱国主义的义务而自觉完成英雄业绩、作出自我牺牲,这就是通过所有种类的现实主义艺术揭示出来的英雄的特点(格林卡的同名歌剧中的伊万·苏萨宁的形象就是这样的)。因此,在艺术中展现英雄,往往造成剧情的悲剧性的结局。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英雄人物之死始终表现为乐观主义的悲剧。
在现代资产阶级艺术和美学中,鼓吹一种放弃英雄的思想,即所谓“非英雄化”,其目的就是要诱使人民群众脱离对世界进行革命改变的英雄斗争。通过英雄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来描绘英雄,这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主题和问题方面占据很大的地位。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中是通过强有力的沉着的深深打动人心的形象来揭示英雄行为的(影片《夏伯阳》、《一个人的遭遇》,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以及根据这部小说的情节改编的同名影片)。无论生活中的英雄,或者艺术中的英雄,都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最大因素。